大暑|原來夏季才是養關節的黃金期
大暑是我國傳統節氣中的一個重要時刻,象征著一年炎熱的時期。此時的氣溫常常熱得無法忍受,白天陽光炙烤大地,空氣中的濕氣也讓人感到沉悶難耐。
在古代,農民通過大暑節氣來指導農事活動,尤其是稻谷、玉米等夏季作物的生長。在現代社會,大暑提醒我們要關注農業生產,提示著我們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這股洶涌的熱浪。
大暑的氣候特征
大暑時節,天氣酷熱且濕氣十足,常常伴隨著高溫、多雨和雷暴天氣。白天氣溫高達35℃以上,空氣中的濕度也非常大,人體散熱困難,容易感到疲倦和不適。與此夏季的強烈陽光也使得戶外活動變得更加艱難。對于那些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來說,擁擠的環境和悶熱的空氣常常讓人倍感壓抑。
大暑養生要點
骨骼健康并不是只有冬天需要注意,在這樣的炎熱天氣,空調是必不可少的,空調房里的溫差、出汗后的電解質流失、貪涼后的不當姿勢,都可能讓骨科問題找上門。
空調直吹,容易造成“膝蓋發涼、肩膀僵硬”,這是因為人體關節就像軸承,怕冷又怕潮。尤其是在穿得少的高溫天氣,冷風直吹人體的膝蓋、頸椎、腰椎,尤其是本身有關節炎的人,更容易感覺酸痛加重。
天氣炎熱,不動都會出汗,很多人只記得補水,卻忘了同時流失的還有鈣、鉀、鈉等電解質 —— 這些可是骨骼需要的營養素。如果長期電解質失衡,可能導致肌肉無力、抽筋,甚至影響骨骼的韌性。
尤其是老年人和更年期女性,本身鈣吸收能力較弱,高溫天食欲下降、飲食清淡,更容易出現鈣攝入不足。
盡管酷暑難耐,但在大暑這個節氣里,我們依然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來保持清涼和舒適健康。
出汗多的時候,淡鹽水和綠豆湯可以很好地補充因為流汗而失去的水分。傳統的中藥食療也能在此時發揮重要作用。例如,魚蝦、蛋類,可以補充蛋白質,幫肌肉穩住骨骼。